top of page
同志
文學中的性別運動──同志文學

文│余欣蓓(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生)

「同志」一詞起自香港劇場藝術家林奕華於1989年起主持的「香港同志電影節」。取「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尚須努力」與「大同」世界的觀念,代替原本已趨汙名化的「同性戀」一詞。臺灣的「同志文學」內涵則起源於更早,以戰後現代中文創作的文學作品為開展,按年代可分為四個階段:一、起步期(1960~1975) 二、開展期(1975~1983) 三、問題期 (1983~1993) 四、狂飆期(1993~2000)。

P184-1補-同志.jpg
P184-2《孽子》.jpg

1960年代臺灣同志文學以白先勇作品為發端,〈月夢〉書寫同志細緻幽微的情慾、〈寂寞的十七歲〉提到臺北新公園裡的男同志活動、《臺北人》系列裡的短篇成為日後《孽子》雛形,接續有林懷民〈安德烈‧紀德的冬天〉、李昂〈回顧〉與〈莫春〉書寫同性關係。1977年白先勇於復刊的《現代文學》連載《孽子》,引起文化界震撼。八○年代顧肇森的〈張偉〉,寫一位好學生發生自己是同性戀的無措與荒涼。隨著1987年政治解嚴,混沌不明的同志運動開始興起,眾聲喧嘩下,九○年代同志文學遍地開花。

1990年凌煙《失聲畫眉》獲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,1991年曹麗娟〈童女之舞〉獲聯合報短篇小說首獎,同年林裕翼〈白雪公主〉獲聯合報極短篇小說獎。接著1994年朱天文《荒人手記》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,1995年杜修蘭《逆女》獲第一屆皇冠大眾小說獎,同年邱妙津《鱷魚手記》隨作者辭世消息,獲得廣大關注與肯定。

 

九○年代同志文學從朱天心〈春風蝴蝶之事〉、蔣勳《因為孤獨的緣故》,到孫梓評《男身》、吳繼文《世紀末少年愛讀本》,老將新秀各擅文壇,而由同志文學取徑酷兒文學的紀大偉、洪凌、陳雪,則 呈現出無法歸類的殊異風格。1998年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誕生。

P184-3同志.jpg
P184-5同志.jpg
P184-4同志.jpg

進入2000年後,同志文學方興未艾,《逆女》、《孽子》、《孤戀花》紛紛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。新生代作家群如張亦絢《壞掉時光》、騷夏女同詩集《瀕危動物》引起關注,亦有「北極之光」、「集合」出版社專門發行同志書寫。同志文學以成長迅速的作品量,創造它的豐沛生命力與書寫進行式。

bottom of page